文/侯煜
編輯/cc
來源/華爾街科技眼
對于絕大多數登山愛好者而言,攀爬珠穆朗瑪峰可謂終極目標。攀登珠峰的商業路線有兩條,一是尼泊爾境內的南坡路線,一是中國境內的北坡路線。相比而言,北坡路線不僅自然條件艱苦,攀爬者也需要具備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頂經驗。
“從北坡攀爬珠峰”的概念近日被京東集團新任CEO許冉引用。在京東集團姍姍來遲的大模型發布會上,京東云推出了京東言犀大模型,主打“知識密集型”、“任務型產業場景”等優勢。許冉稱,從產業端切入大模型,如同從北坡攀爬技術珠峰,道路更加艱難,卻有更波瀾壯闊的風景,有巨大的探索價值。
京東對大模型也制定了“三步走”的明確規劃,分別是在內部打造通用大模型,在內部的產業場景大規模實踐,大模型的價值在內部充分驗證后,再開放給合作伙伴。
想要訓練好大模型就需要場景,對于京東而言,針對零售行業的大模型更具有原生優勢。從行業屬性角度來看,零售行業鏈條長、涉及的環節多,數字化轉型痛點赫然在目,難度可想而知,業內人士將零售行業的數字化的比喻為“登上珠峰之巔”。
基于此,行業對垂直于零售行業的大模型更是充滿了期待。
零售鏈條痛點待解
零售行業的矛盾集中在整個生產消費端供需不平衡、供應鏈運營的不穩定,甚至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等方面。“尤其是受到近幾年外部的影響,這些問題會更加突出,亟待解決。”京東零售智能供應鏈Y業務部高級總監劉丹萍說。
而在細分領域痛點更是層出不窮。比如,在營銷層面,品牌借助虛擬數字人營銷已成為常態,但部分數字人受限于形象塑造和對商品的理解,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零售行業從業者期待大模型能“藥到病除”。永輝到家渠道業務負責人楊淯字對零售大模型充滿了期待。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期待大模型能對用戶畫像做更細致的洞察——哪些用戶喜歡到家,哪些用戶喜歡到店;而在商品端,希望通過大模型能夠做智能訂貨的升級。除此之外,從貨到履約端再到倉端,如何通過大模型提升每一步的效率,以實現消費價值最大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垂直類模型需要練兵場
相比之下,通用大模型強調的是“全”,而走向產業的細分領域模型則強調“垂直”和“專業性”。只有徹底扎根細分行業、破解實際痛點,才能解鎖更大的商業價值。
對于整個泛零售行業而言,大模型要與時俱進地迭代,才能為行業所用。劉丹萍認為,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數字化主要解決的是交易效率的問題,比如如何幫消費者找到正確的商品,提供高效的交易服務和履約服務。但是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數字化和大模型需要解決的是產業效率的問題,需要深入到決策、生產、流通,這一鏈路更長,也更復雜。
前文提及,零售行業大模型被稱為珠峰之巔。是因為零售行業對大模型的迭代能力和數據抓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模型了解零售行業的Know-How,對產業的專業知識儲備必須要深入,零售行業迭代速度極快,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此外,動態場景數據的抓取更加關鍵,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總裁何曉冬表示:動態數據是不同產業場景中,每時每刻產生的數據,這是產業大模型的必備要素之一。這部分“活的’場景數據相對更難獲取。
在經濟學上中常提及干中學(learing by doing)效應,指在生產和物質資本積累過程中引起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技術外溢。實際上,京東以內部零售板塊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了大模型的布局。2021年,京東就推出十億級的基于京東云自研電商領域知識增強模型K-PLUG,2022年推出百億級模型Vega,本次大會則展示了千億級模型。何曉東指出,京東的大模型已經使用在很多場景上了,包括京東的銷售文案、直播腳本,對這些模型的準確度、忠實度、豐富度和專業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近年來,京東云基于在零售業持續積累的數據信息與行業知識,以進一步的深度調優和二次訓練,優化大模型專業能力,并將兩大能力應用于營銷和供應鏈等場景,實現效果和效率的雙重躍升。目前京東大模型已經覆蓋了三千以上的品類,每天都是十萬的使用。這樣持續的打磨使得模型模型本身的能力越來越強大。
最終指向降本增效
許冉稱,技術在產業場景落地應用,創造實際價值才是關鍵。當產業效率和產業的邊界拓展得到質的提升以后,大模型才有了更重要的實際價值和意義。大模型在零售行業的落地,能夠助力企業更好地實現經營與管理的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
以近年來爆火的柔性制造為例,Z世代消費者更渴望彰顯個性、追求品牌的獨特價值,也愿意為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以及特色化的定制服務買單。近年來,各個品牌也在聚焦發力定制化的商品供給,布局關于柔性生產的軟硬件資源。
劉丹萍介紹了言犀大模型針對柔性定制一體化的服務解決方案。京東消費端個性化選配的能力,以及線上化定制商品交易服務能力,服務了超1200個品牌以及渠道商,支持全品類,包括ToB/C業務的柔性定制場景。
“同時,我們也聚焦用戶DIY需求轉譯的能力,通過信息化、數智化轉譯前端用戶的定制信息,傳遞給下游具備柔性供應鏈的生產型企業,真正實現訂單驅動生產,滿足個性化定制場景,提升增長服務效率和業務的規模。”劉丹萍說。
零售大模型對柔性制造的全過程的改造比較詳盡。外界也很關注降本增效的直接效果。首先體現在時間上,比如在直播中,商家原先寫出50個SKU的直播腳本需要至少五小時,采用K-PLUG模型后,僅需在直播后臺上傳商品鏈接,便能夠快速智能“閱讀”商品詳情,一鍵生成更真實、生動、可閱讀性強的直播文案,節約的必要勞動時間可想而知。
而大模型能否直觀降本更是企業首先的關注點。首先大模型的性價比要合理,企業能用得起。以數字人為例,數字人虛擬主播成直播營銷新選擇,但中小企業對于數字人使用成本比較敏感。言犀支持生成大姿態、動態局部高清與語義驅動的肢體動作編排,進一步降低操作門檻與操作難度,讓更多中小商家與個人能夠用得起、用得上數字人服務。目前京東云多模態數字人已經入駐4000+品牌直播間,帶動超8億元GMV。
一家知名家電企業提升全渠道一盤貨能力過程中,京東京鏈在短時間內便構建了貨權統一和供應鏈數據閉環,幫助企業釋放了代理商資金壓力,節省供應鏈成本超1.5億元。
寫在最后:半年來,國內各大科技公司發布近百個大模型,“AI百模大戰”還在持續進行。百模大戰說明技術趨勢之下,企業唯恐落后。但只有立足產業,在細分賽道建立技術門檻,才能跳出噱頭和一時間你追我趕的輸贏,形成可持續化發展的動力。
行業大模型的爆發式發展,是實體零售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機,同時也預示著越來越緊迫的時間窗口。
本文鏈接:http://www.www.ut100.cn/showinfo-21-155-0.html零售大模型“干中學”,攀爬數字化珠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