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不少人已經開工。一些人出現了身體疲憊、情緒低落、失眠、食欲不振以及胃腸不適等癥狀。專家提醒,這可能是“節后綜合征”在作祟,應盡快調整作息,保持規律飲食,適當增加運動量,逐步恢復工作節奏,幫助身心重回正軌。新華社發(徐駿作)
本報記者 張家禎
春節假期,很多人熬夜、暴飲暴食,導致睡眠、飲食規律被打亂。假期結束,“工作效率低”“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不少人發現自己狀態不佳。專家指出,這可能是“節后綜合征”的表現。
“我現在提不起勁,感覺渾身不舒服,晚上也睡不好。”28歲的王亮告訴記者。王亮今年回山東老家過了一個熱鬧的春節。假期結束后,王亮重返工作崗位,但總是失眠、精神狀態很差,工作也經常出錯。
2月6日,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田玉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節后綜合征”是指在長時間的節假日之后,人們從放松狀態回到工作或學習狀態時出現的一系列身心不適癥狀。對此,應及時進行科學調整,減少“節后綜合征”帶來的不適。
田玉梅介紹,“節后綜合征”常見的身體癥狀有疲勞、頭痛、胃腸不適、食欲改變、睡眠障礙等。這些癥狀可能是由于長時間的放松和休息后,突然回到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導致的。“節后綜合征”還可表現為一系列的心理癥狀,如焦慮、抑郁、情緒波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減退等。長時間的放松和休息可能會導致人們在回歸正常生活狀態時難以適應。
“假期雖然是休息的好機會,但也不應打破正常生活規律,否則不僅威脅生理健康,還不利于心理健康。”田玉梅說。
事實上,“節后綜合征”不僅表現在成人身上,在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體現。臨近開學,不少孩子會出現厭學、厭食、睡眠失調等現象。
出現上述表現,該如何進行調節和緩解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陳云春提醒,應對“節后綜合征”,關鍵要調節好身體和心理的狀態。
陳云春介紹,首先是調整作息,可以給自己定一個連續21天早睡的計劃,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中午也可小憩半小時,但切勿睡得過久過沉,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
其次要合理飲食,多吃蔬菜。節日期間,人們往往吃得比較多,也較油膩,導致腸胃負擔過重,令人打不起精神。所以,在假期結束后的幾天里,最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大魚大肉。每餐定時定量,不僅有助于消化吸收,還能讓身體各個器官有序運作。此外,可以添加一些粗糧,多吃谷類食物,在均衡營養的同時幫助受損腸胃恢復。
再次要調整心態,循序漸進。長假后,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節后綜合征”的癥狀。因此,假期結束后的幾天,最好安排一個緩沖調整期。同時,應當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假期結束了,應逐步找回正常狀態。此外,假期結束后,可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做瑜伽等,幫助恢復精力、增強體質、提升精神狀態。
“孩子即將開學,家庭環境也要盡量恢復安靜,確保孩子有良好的休息環境。家長可多和孩子做些能調節情緒的游戲,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進行戶外運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升睡眠質量。”陳云春說。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ut100.cn/showinfo-62-7699-0.html警惕“節后綜合征”襲擾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家庭醫生”上門 服務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