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價廉的花生,素有“長壽果”的美譽,然而網上卻一直流傳著“花生是‘癌癥加速器’,吃了會加速癌細胞擴散”的說法。這讓不少人深信不疑,也讓喜愛花生的人望而卻步。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吃花生容易加速致癌嗎?
相關研究發現,花生中含有花生凝集素,它進入血管后會跟血管內皮細胞發生反應,進而產生細胞因子,從而有擴散癌細胞的風險。花生本就是人們日常常接觸到的食物,再加上人們本就對癌癥存在畏懼心理,癌細胞又易轉移、擴散,這更是加劇了人們對花生的恐懼情緒。其實,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花生還是可以繼續吃的,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嚴謹的,花生是否會影響癌癥病情,取決于獲取的花生凝集素量。只有連續性、大量吃花生,才可能讓人體獲取足夠凝集素讓癌細胞轉移。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連續并且大量吃花生導致癌細胞轉移,因此花生該吃就吃,不用太小心翼翼。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蘭茜也刊文表示,攝入適量的花生所產生的花生凝集素較低,對人體基本無害。
二、哪些食物易致癌?
1、霉變食物
霉變食物中含有黃曲霉毒素,它是得到確證的強致癌物,可以誘發動物的肝癌。有研究發現,黃曲霉毒素毒性相當于等量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若是持續微量攝入黃曲霉毒素,可導致生長障礙、肝臟慢性損傷、肝硬化等,甚至誘發肝癌,一次攝入過多含黃曲霉毒素的食物,還可能導致急性中毒,表現為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嚴重者會因為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通常來說,黃曲霉毒素多見于霉變的堅果類(花生、瓜子等)、谷物類(大米、玉米等)及發酵食物中,還可能存在于深受人們喜愛的土榨油中,更可怕的是,黃曲霉毒素的熱穩定性非常好,是在100攝氏度下20小時都殺不死的致癌物。因此,大家在食用谷物、堅果類等食物時,即使看不到霉點,但若是嘗到苦味,就要立馬吐出來并及時漱口。
當然,黃曲霉素誘發肝癌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不會因為你不小心吃了一點霉變食物,就立馬得肝癌。話雖如此,大家仍需謹慎對待霉變食物,畢竟,若是長期攝入過量的黃曲霉素,毒素就會在身體里蓄積,進而慢慢產生慢性的中毒和致癌作用,其危害也不可低估。
2、加工肉類
早在201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曾發布報告稱,加工肉類屬于一類致癌物。通常來說,像臘肉、熏肉、火腿、培根、肉罐頭等,經過腌制、煙熏、發酵等方式制成的肉制品,都被統稱為加工肉制品。加工肉類之所以被列為一類致癌物,是因為它所含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它本身沒有致癌性,但它會和肉類中豐富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相結合,形成一種強致癌毒物——亞硝胺。盡管各國對肉制品中亞硝胺的殘留量有嚴格限定,但如果買到劣質食品,或是長期大量食用,依然會增加人們患上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癌癥的風險。
此外,許多加工肉制品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健康威脅——高鹽。人若長期攝入高鹽食物,且不加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增加胃炎、胃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病幾率,時間久了極易誘發胃癌。國內外很多研究也表明,大量食用腌制食物或加工肉類,會增加患胃癌風險。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加工肉制品本身營養乏善可陳,建議還是少吃,若是使用加工肉做菜,應少放鹽或不放鹽,飯后最好多喝水,以加快體內鹽分代謝的速度。
3、過燙食物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一項報告中明確指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有致癌風險,并已將65℃以上的熱飲列入2A類致癌物。要知道,人體的口腔、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嬌嫩,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而50~60℃,已經是它們耐高溫的極限,如果超過65℃,黏膜就會被燙傷。雖然說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偶爾被燙傷還可以自行修復,但如果長期吃熱燙食物,黏膜上皮在反復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日積月累,它們會逐漸惡變,最后可能會誘發食道癌。
溫馨提示:如果吹吹氣,食物入口還是很燙的話,很可能就超過65℃了,對于飲用水而言,如果滴一滴到手背上,有痛感;喝一小口,有灼熱感,且下咽困難;水杯外側,徒手無法直接握住,也說明溫度在65℃以上,所以說,不想被食道癌盯上的人,勸你從今天開始就別再吃滾燙食物了,像剛沏好的茶水、煮沸的湯、才起鍋的煎炸食品等,放涼點再吃也不遲。
本文鏈接:http://www.www.ut100.cn/showinfo-68-2422-0.html花生真的癌癥加速器嗎到底哪些食物會致癌是真的還是假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